您的位置: 30116金沙js9 >> 学术研究 >> 学术信息 >> 正文

经济学家赵晓谈宏观经济和改革(转载)

发布日期:2008-03-04   作者:    浏览次数:

3月14日下午,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、博导、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博士做客中国经济网,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的专访。访谈期间,赵晓就物价、宏观调控、次贷危机以及房价、汇率等多个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。以下是访谈全文。 主持人: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、博导、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博士。赵博士,您好!赵博士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思想最活跃、最有影响力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。今天也非常欢迎您到中国经济网来做客。第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关于物价的,因为前不久刚刚公布了二月份的CPI涨幅,是创了新高,达到8.7%。那么想问您对目前通胀的形势是怎么看的?对于这个高物价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?

赵晓:目前,比如说这么高的一个物价,7%、8%,显然是各方面的因素。对老百姓来说是有压力的。所以我们看到在两会期间,基本上是一个最主要的谈论话题之一。但是我对目前物价的看法,也可能跟主流观点不完全一样。第一我是重视这个物价,我认为这个物价的确有点高,对它是非常关注的,但是我也认为这个物价有点特殊,我们这么高的物价水平不能完全说是国内的需求失控,经济过热所引发的。其实我们国内的经济,大概算过,增长10.5%到11%的是不会引起大的通货膨胀的。换句话说,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力已经到了10.5%到11%,那么我们现在经济增长大概也是在11%,去年是高一点,通常是低一点。我们现在的增长速度应该说是潜在力的增长水平,并不会引起很高的物价上调。

我们看其他的指标,比如我国货币的增长速度只有16%左右,我们的经济增长只有11%左右,只有一倍多,货币的增长速度和GDP的增速比只有一倍多。和中国经济过热的时候比,你会发现这根本不算什么,历史上我国真正经济过热的时期这个比率达到两倍甚至更多。你看美国经济,比如经济增长3%,他的货币增长可以到6%、7%,可以达到两倍多,这是你可以说他的货币太多,需求失控了,而你看我们的经济增长11%点多,货币增长16%点多,我们不能说。我国投资的年增速是20%多,历史上经济过热时期的投资增速达到了30%、40%乃至到60%多。这样来说,我们国内经济过热只是一点点。去年从国家统计局预警的指数来看,主要是从10月份以后稍稍有点过热,但是物价是从去年2月份以后开始逐渐的往上升,到了6月份超了4%,七月份超了5%,八月份超过6%,到了今年的1月份超了7%,我认为这个跟国内的经济有一定的关系,但不是因为国内经济非常过热,或者说出了很大的问题,需求失控导致的。

我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和货币增长量,还有投资等等各方面的指标来看,还是比较正常的,但就物价比较高,所以就这比较特殊。我不是说跟国内经济一点关系都没有,还是有点关系。但是我认为当前物价涨势和国际市场关系更密切一些。因为我们的很多产品都高度依赖国际市场,如大豆的70%、钾肥的70%、石油消费的45%、铁矿石的55%都依赖进口,而目前国际上这些产品的价格都在涨。因为当前美元贬值,以美元计价的这些产品价格就会上涨,加上全球流动性过剩,引发的所谓需求比较旺盛的局面,我们进口这些产品就导致国内物价在涨。同时,当前我国物价上升的主导是农产品,1月份物价上涨7.1%中就有接近6%都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主导的,接近0.9%是由房价引起的。而工业产品等很多产品都没有涨,所以我们说跟国内经济过热有一点点关系,但不是最主要的。

第二我们说它和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有关系,而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有一定周期的,怎么也得涨到一定的时候,粮食价格的涨跌要看今年下半年的粮食收成情况,猪肉的价格,怎么也得小猪长出来。所以我们国家从去年开始出台了很多政策来支持养猪,比如对生产猪肉进行补贴,据说是对每头猪的补贴比对每个农民的补贴还高,猪肉很快的就涨上来了,所以这也有个过程。因此我们得看今年下半年,然后还要看国际市场,同时今年的价格还受一定翘尾因素的影响,去年的价格是逐渐往上涨,对今年有滞后性的影响,这个滞后性的影响我们通常称为翘尾的影响。它主要针对上半年,去年的价格因素对今年这少有3.5个百分点的影响。换句话说,如果今年没有涨价因素,根据去年的这个惯性,2008年的物价也会到3.5个百分点,主要是在上半年,所以一二月份价格出现新高,也是在我们的预料当中,因为本来去年的惯性影响主要是在上半年,再加上暴风雪,过年的因素等等,所以它是比较正常的。

跟主流观点有点不同,第一我不认为目前价格的上升是国内经济过热导致的,这意味着你也没有必要通过,比如说一定要把国内经济打下去,然后来实现物价的下调。如果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过热,那你得把经济的发展速度放慢。但如果不是就没必要这样搞。国内再怎么搞从紧的货币政策,国际上价格还是上涨。然后农产品比较特殊,供应有一段时间,所以你不能看现在的物价,得到下半年才看,估计这时就开始往下走了。你不仅要看现在的物价,还要看它进一步的趋势。还有一个观点,这可能跟主流观点又有所不同,我不认为物价意味坏事,因为我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判断来看,目前正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,经济结构调整也是加快的一个时期。在这样一个时期,物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市场的力量,市场通过物价的上升来引导资源进入到某些领域,然后促使经济结构调整到更加合理的地位。比如说粮食,为什么目前粮食价格猛涨呢?因为前几年我们的粮食价格太低,前几年农民种粮食不挣钱。为什么现在猪肉价格太高呢?因为前几年猪肉价格太低,农民都流着泪来杀猪。现在上涨是恢复性的、反弹性的,乃至报复性的上涨。过去我们太喜欢高增长低通胀,所以你长期不让粮价、猪肉价格上涨,那到上涨是就会涨的多一点,这样就带来了资源的重新配置。从去年北京来看,找保姆不是那么好找的,为什么呢?因为保姆回家养猪了。比如年年搞饲料的公司,他们以前都去搞房地产了,但是一看到现在农产品涨了几倍,化肥公司利润增长十倍,那他们现在又去搞农业了,他们在股市也拿到了钱,因为他们的股票也涨了,融资再融资,拿到钱后再投资农业。如果价格还这么低,就没有人去投资农业了。

我认为,中国每年保持4%至5%的物价增长比物价零增长,对经济发展更有利,对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更有利。但有两个前提,一个是不能突破界点。发展中国家就认为物价在3%到5%都是可以的,发达国家也是1%到3%,所以我们4%-5%的物价是可以接受的。今年2008年,我们前年物价的压力估计会在5%到5.5%之间,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物价增长控制在4.8%左右,基本落在4%到5%之间,如果政府努力一下就会在4.8%,如果政府不努力的话,按它的自然惯性,大概会在9.5%左右,这个稍微有点高。所以政府调控在4.8%的物价指标定的还是比较合理的。

主持人:现在也有机构把这次通胀和1987年至1988年及1993年至1994年中国遭遇的高通胀做了比较,我想听一下您对以前这两次通胀和这次通胀的一些看法。

赵晓:我主要说93、94年,1993至1994年的通胀是一轮典型的经济过热,那一时期投资增速达到60%多,投资失控,物价上涨达到20%多,货币增速和经济增速的比达到3倍多。当前的经济情况和那时期比有很大差别,和93、94年相比,我们现在效益还比较高,物价还有点特殊。和历史相比,我们当前的物价上涨和那时期比还比较低,小巫见大巫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轻视它,但它和历史上经济过热的情况还是不一样的,所以目前来讲,物价上涨值得关注,但不用特别担心。

主持人:说到以史为鉴,我也注意到您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是关于98年的金融危机,可以说是从历史中来看今天的经济。那么可不可以请您谈一下当前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,以及中国经济目前是面临一个怎么样的形势?

赵晓:我特别感谢你提这个问题,因为我想提醒集体,提醒我们国家不要走错路。因为我注意到这次两会特别关注物价。您第一个问题也是物价。但是我们作为经济学家,物价是你的出口,就是你买东西要往外掏钱,所以你很关心这个价格怎么样。如果价格涨了,你就觉得你的购买力下降了,感觉你的实际工资下降了。但同时想想看,你是不是也关心另一个问题,就是你的进口,是不是你口袋里的钱更多了,如果虽然说物价在上升,但是你口袋里的钱也更多了。你口袋里的钱比物价涨的更快,那时候你就不是很害怕了。还有一种情况,物价在往下降,但没降多少,但你口袋里的钱在迅速的跌下来,就是进口的东西更少了,你出口的东西好像是比原来的物价降了一点,但是你的工资的增长更少了,如果是这种情况,对老百姓来说是更加担心的,我们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样的。比如现在我们想尽各种手段一定要把这个物价降下来,整个降下来,但你损失了经济增长。如果用控制货币量,用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的一个办法,来实现物价的下调,就是货币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每缩短一个点,大概能够带来中国的CPI下降0.3%,就是你的经济增长不再是11%了,你今年的增长变成10%了。你增长10%了,货币供应量不变,那就影响了经济增长。还有一点,货币量变成增长15%了,GDP增长10%,这两点的差距会带来0.6%。如果再下降一点,经济增长下降到9%,物价会下降到0.9%。如果再下降,就按今年的8%来算,经济增长下降三个点,货币增长量和去年差不多,那物价仅仅能下降一个多点。但是你要知道为了物价下降一个点,你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是经济增长下降三个点。这样你的代价很大。

如果中国经济增长从11%左右到8%,第一有可能使我们的收入变少,工资和财产性收入都可能下降。你会发现你口袋里的钱少了,你工资估计今年就涨的少了。工资的收入可能只是你的一部分,你可能还有其他收入,比如你是财产性收入,你是从股市上买的,从六千点跌到四千点。你发现房价也开始跌了,你各方面都好。这就非常严重了。虽然你的出口比过去占了一点便宜,物价下来一点,你现在购买力比过去强了一个点,但是你口袋比过去跌了好几个点,你会发现刚刚买的房子、股票都缩水了,工资也涨不了了,还有可能你弟弟今年要参加工作了,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了,但是你发现你弟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了。你可以想想看,为了降低一个点的物价,付出了多大的代价,就像你为了节省一块钱,那边减少了五块钱的收益。如果宏观调控只看物价,你可能就会做出前面所说的非常不合适的安排。现在全中国人民都在关注物价,两会代表都在关注物价,大家也都在谈物价,所以总理4.8%把大家搞得呼呼的,8%的经济增长。如果真是8%的经济增长和4.8%的物价组合,那我觉得我们就惨了,我们今年整个的情况就要发生变化,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你刚才的提问的背景有关系,就是美国次级债导致的经济衰退。

我们去年推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来的,但是当时对全球经济的估计,包括对中国经济的估计,是在那个点上。在那个点上,我们很清楚,我们根本没想到今年的美国经济会下落这么快。当时我们也在预测美国的次级债影响有多大,现在很清楚,美国经济的下滑超出了当时的预测,普遍估计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超过2%,基本上大多数经济学家,包括美国的美联储的主席伯南克,基本确认美国经济进一步衰退。现在所不清楚的就是美国经济衰退之后,欧洲经济会不会衰退,次级债下面还有多少地理,还会影响到哪些地方,会不会波及到东南亚、亚洲的经济,还不清楚。但是我们很清楚的就是,美国经济现在困难程度要比我们当初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严重的多。

我们再看国内的情况,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对于房价都是快速发展,从紧的货币政策针对当时的防涨、防热、防泡沫。但是我们看房地产在去年的第四季度进入了观望,个别城市,比如深圳开始下降,但是当时我们认为是信贷真空状态造成的一种暂时现象。去年很多的银行的信贷规模,前三个季度已经发完了,到第四季度没有了,所以这个市场没有血了,我们称之为信贷真空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观望。我们认为这个观望到2008年就会结束了,但是我们现在发现不是,这个观望明显的在延长。

一些新的因素进来了,比如说“王石卖拐”,王石向全中国出售他的“拐点论”,而且他的万科在全线降价,我们称他为万科的冲击波。我觉得它绝不亚于农业的宏观调控,因为从2007年的情况来看,住房需求增长了,主要是投机性的需求,这些需求是来得快,去得也快,这完全取决于他对市场的信心与利益,如果他发现这个市场未来不看好,他不仅不投资了,相反还会赶快把手里的房子卖出去套现,要在最高点套,不要在它跌下来后再买,要跑在前面。所以我们发现市场出现了一个很不一样的变化,现在就喊降价了,过去是学者、消费者、观研者,但是这一轮是开发商自己在喊降价,就是转了一圈转到开发商了。而且他在这时候吆喝是在信心最软弱的时候,这个市场已经在观望了,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,是继续往里进,还是往外跑,他一吆喝,大家就往外跑了,因为这个时候正好是打乱信心的时候,他动摇了这个信心。我们看到市场观望在延长,持续了两个季度,基本上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局面,这个局面就是下降,就是进入了一次调整,我并不认为房地产市场会进入一次拐点,这个拐点的可能性是很小的,比如香港是97年进入拐点,但是1954年到1997年之间,香港的楼市经历过五次的调整,调整就是因为过去涨的太高了,比如北京可能把未来几年的要上涨的空间给提前透支了,把未来的价格现在就涨上去了。北京过去的楼价上涨远远超过了北京的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增长,从未来来看,北京将来可能还会涨,所以我不认为它会进入拐点,但是我认为先调整一下然后再往上涨。现在楼市进入调整的可能性是70%,但是如果政府完全不去管它,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一次小的拐点,那么这就要看接下来的效果。

而我们知道楼市对整个经济的影响非常大,20%到30%的中国经济增长是由房地产带领的,所以它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。如果楼市出现问题,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百分之二三十就没有了,真的就会一下子从11%到8%了。还有一个非常的重要的我们的政策也在推行,比如这个利率,你已经搞了四年的宏观调控,好像在过去都没提到,因为政策效果显然也进入了某个临界点。比如,目前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已由2005年的5.31%提高到了7.83%,提升幅度达47.45%,利率水平也已达到某个临界点。不少购房人开始选择提前还贷,说明市场已对贷款利率感到不能接受。还有一个就是市场的信心在发生变化,比如昨天有人讲,问为什么股市起不来了。我说这很正常,在我看来,5.30之后把信心打飞了,就是信心从来没有恢复过。因为政府不喜欢股票涨的太多,政府就想要打消它的势头。我们知道政府的资源太多了,比如你的泡沫太大了,马上就红筹回归,增加大量的供应,需求就那么多,那么市场就下来了,如果还下不来,股指期货跟着就上,如果还下不来,还可以推出很多政策。这样大家都害怕了。

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宏观调控,一直在谈,包括两会。我们现在还在实行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。大家就没有信心了。很多人就在考虑。我前几天接触很多年轻人,他们告诉我说他们准备在几年换车,可以买辆捷达,现在挣了点钱了,今年不换了,对未来经济不看好,他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。政府天天说要紧缩,意味着经济往下走。股市要紧,要打压泡沫,房市要搞,这样你的财富要少了。可能就像我前面所讲的,物价降下来一个点,你的出口少了1块,但你的进口少了5块,代价太大了。这就可能带来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的一个拐点或一个临界点,那么这样的情况就会非常严重。还有比如说,中国的成本也开始上升到一个临界点,这几年我们增加很多成本,环保的成本,劳动用工的成本等各种各样的成本,所以我们看到某些中国制造已经无法在中国生存了,珠三角当地关闭了一千三百多家厂。广东东莞的楼价下降,就是跟这一些企业关闭有关。所以很多东西达到一个临界点,国际的经济达到一个临界点,房市由一个暂时性的观望进入到一个调整,也是进入了一个临界点,宏观调控的政策进入到一个临界点,党的信心进入到一个临界点。实际上,中国经济走在一个十字路口,如果再吹冷风,中国经济就有可能掉头向下了,回头再想把它调回来很难。这是97、98年的教训了。

97年是出现了亚洲金融危机,当时我们也叫它东南亚经济危机,因为一开始发生在东南亚,7月份在东南亚,10月份到香港,这时候就有东南亚进入到东亚。我们虽然看到了国际经济风云变幻,但是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兴趣。当时我们也是在宏观调控,已经进行了四年的宏观调控,但是物价仍然是6%,比我们现在还高,所以政府觉得经济仍然有过热的现象,所以依然要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。这一从紧使所有的都到达了临界点,宏观调控、市场信心都达到临界点。到98年出现紧缩,中国经济增长下降,物价下降,就业不振,整个经济下滑了好几个点,一直到2002才走出来。那几年政策很辛苦,实行扩展性的财政政策。关键原因是由于政府错误的政策,应该在97年转换调控的取向,但是没有。直到6月份才发出国家一号文件,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,但是这时已经错过最好的调整机会。

2007跟1997很像,1997出现亚洲金融危机,现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,两次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是调控了四年。2008和1998很像,如果你没搞好,经济会发展不起来。但这两次又有所不同,出现的滞涨的可能性很大,你看经济已经下来了,但物价还没下来,主要因为国际因素,只要进口,物价就会很高。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。所以我在今天上证报也谈到中国的经济现在处在十字路口,一个前景是,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快速、健康发展,因为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比较快,结构转换比较快的时期,我们基本面是好的。如果我们能做得好,我们能够继续往上走。美国的经济往上走,我们的经济往上走,那就是比美国经济来得漂亮,这时候你会更加凸显你的世界经济领袖的地位,你会加快成为世界经济领袖的进程,会加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。你要知道领袖是有领袖价值的,领袖的东西和别人一样,但价值一定要比别人要高。假如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袖,中国的房地产、楼市、股市都会体现出领袖价值。这是好的结局。那么坏的结局就是98重现,这也是我所担心的,所以这几天我天天关注两会,我多么盼望两会推出新的经济政策,吹点暖风。人民会增收,确保经济增长。我并不是说把所有的政策都改了,但是你要放出暖风。要知道人是贪婪的,当一个东西往上涨的,人就会去追到它长不了的时候,但是当它跌的之后,人会飞快跑的。微观经济也是一样的,尽量避免损失巨大化,那么它会让它跌回来。现在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,千万不要出现向下跌的情况。昨天我看到一本书叫伟大的博弈,讲华尔街的故事,他就有强调美国的经济周期是人的心理因素导致的,我们现在看到这样一个心理和人气,所以我们千万别触犯它,别让它悲观,导致向下跌的局面。因为我们现在还有机会,但是机会不大。如果楼市再往下走,楼市成为一个突破口,全国人民都不喜欢房价涨,很多人都恨开发商,都希望房价多跌一点。看到一月份物价涨这么多,希望政府赶紧调控。的确有这样的社会压力。那政府很容易就这么去做了,但是我说不对。

前面所讲,宏观调控要看你的出口,也要看你的入口,即是要看物价,也要看经济增长。老百姓看收入,有没有购买力,不能光看物价而不看增长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第二重要的是要看未来,宏观调控是打移动靶,所以要看今年下半年的物价如何。而今年下半年物价肯定会下降。美国经济下来就必须下来。然后每年彻底反弹。那么滞后的效应下半年的影响就小了。看去年的基数高,和同样高的基数比,那显得物价就下来了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我们要把握好机会,不要被物价的表面现象所迷惑,也不要被社会的压力所迷惑。你要超越社会压力,看的更加长远,这样就可以抓住机会,促进发展。我希望中国经济出现更好的前景。

主持人:这也需要政府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。在这个非常时期,也是考验政府智慧的关键时期。现在调控还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汇率。看今天的数据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突破了7.09,创了年内第22个新高。您是一直赞成扩大人民币增值,我想请您谈一下关于汇率的一些问题。

赵晓:我们人民币表面上是在升值,其实没升多少,特别是对日元、欧元、英镑,不仅没有升值,甚至在贬值。因为我们是跟着美元,而美元本身在贬值。所以人民币汇率这里有一定的迷惑性。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的物价,首先是农产品,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因为农产品;其次是国际市场,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我们涨的还高,因为我们大量是靠进口,我们很多产品是高度依赖国际市场。如果把人民币增值幅度放宽一些,那相当于进口东西更便宜一些,人民币增长10%,相当于那些东西便宜了10%了。那你现在买的东西就比过去便宜了。所以这是缓和物价上涨比较立竿见影的政策。我估计让人民币升值10%,当年可以让物价下降0.3%,长期会下降3%,一路下来。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明显有利的。

主持人:政府对货币汇率的态度还是比较趋向于稳住,那他是怎么考虑的呢?

赵晓:政府稳定也有他的考虑,这个我也能理解。从经济分析上来讲,汇率升值是有道理的,但是带来的一个问题是,如果国际资本知道我们要加快人民币升值,那就像是苍蝇闻到了血味一样,就会跑来,会加大经济压力。所以我们是要增值,但是不要被别人惦记,俗话说不怕贼偷,就怕贼天天惦记,他天天惦记我们升值,然后套我们人民币升值的好处,我们觉得自己有点被动,有点傻了。所以我们人民币升值最好是出其不意,这里面就有个斗智斗勇的过程。

主持人:刚才您也谈了很多楼市、房价的问题,这个房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。前不久,十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“轻税减费遏制房价”的提案,今天我看到有新闻说两个部委出台了关于廉住房,经济适用房以及租赁房税收方面的优惠,您认为这个时候推出这个政策是怎么考虑的?税收的调整对房价能起到多大的作用?

赵晓:有一定的作用。减税就是降低它的交易成本。房价增长有两块,一块是生产成本,一块是交易成本。但是整体而言,降的不多。因为房地产里面,土地成本占了一半以上,然后才是其他的,所以这块降的不大。但是各种的税费可能要占到20%―30%,但不会都降下来,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
主持人:提到房地产,老百姓想到的都是暴利。今天网上有一个网友调查2008年的十大暴利行业,房地产又是排第一。您觉得这个是反应了什么问题?

赵晓:老百姓的眼睛应该说是雪亮的。尽管有人讲,比我们利润高的,中石油、中石化、电力、移动都是暴利。但房地产的利益无疑是最高的,我相信房地产是暴利的。但是不是说是个暴利行业,是中国房地产是暴利行业,再进一步加个条件,就是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是个暴利行业,这样比较准确。我们不要认为房地产行业是个暴利行业,因为在国外不是。房地产从长远来看不是,例如香港楼市崩盘了,他未必就是暴利。但是这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确是暴利行业。

我觉得暴利的原因有两个,第一和我们的流动性过剩有关,流动性过剩意味着钱太多了。当然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比较复杂。第二是储蓄存款。第三是金融杠杆的放大。总体上货币的流动性过大,整个市场上钱更多了,就产生钱没地方去了。比如在国外的金融资产里面,保险要占到36%,而整个中国市场保险的保费占整个金融市场5%都不到,好像中国都不想未来了,那就跑到房地产市场去买房了,而国外很多人都拿着钱去买保险,为未来做规划。那就表示你的经营结构不合理。都跑到房地产市场了,表现为需求非常的旺盛。供给在2004年“招拍挂”之后,土地的供应是绝对的下降,不是增长速度放慢而是绝对的下降,负增长。一方面是非常旺盛的需求,另一方面是土地供应的萎缩,那就可以想象地价、房价暴涨。然后地价、房价暴涨以后,谁分享暴利呢,首先是地方政府,很多地方50%的收入和支出都是靠房地产;其次就是开发商,房地产里面的员工、建筑工人可能没这么高的收入。那么普通老百姓,你可以想想,你为什么拿了那么多钱,有人得到好处,肯定有人吃亏。农民吃亏,农村的地本来可以卖很多钱的,政府把地拿走了,他该拿的好处没拿到。政府对开发商的地是“招拍挂”的,政府到农民那买到可不可以“招拍挂”。还有就是买房的人。这里是广大的农民受了损失,这边是广大的市民受了损失,而中间形成了暴利,而暴利被政府和开发商拿走了。政府是中国最大的开发商,因为他是全中国唯一的一级的土地的供应商,垄断土地的供应商。全国人民买到和卖地都要通过政府。所以暴利就由政府和开发商取得,但是民众从中遭受了损失,所以大家对这个行业最有意见。温总理说有三个行业,他很关心,第一个是医疗,第二是教育,第三就是房地产。开发商就会说还是把我们放在第三了。

主持人:由于时间的关系,今天的访谈只能到此结束了。也非常感谢赵博士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发言,也感谢网友,我们下次再见。

摘自: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